惠州市惠阳区南宝​东江流域古陶瓷博物馆

HUI ZHOU SHI HUI YANG QU NAN BAO D​ONG JIANG LIU YU GU TAO CI BO WU GUAN

聚力科普 协同赋能—— 记惠阳区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活动(纪实报导)
来源: | 作者:nbbwgcom | 发布时间: 2024-03-21 | 405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4年3月20日上午区科学技术协会,在南宝文化产业园三楼会议室,召开“区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会”。

   一、会议议程:

   (一)、座谈会

 1、 通报区科协2023年工作情况并提出2024年工作计划;

 2、 经验介绍(3个试点单位介绍推行“微信+二维码”科普导览提高科普信息水平工作经验);

 3、 科普教育基地代表座谈交流;

 4、 区科协领导讲话。

 (二)、现场观摩

 实地参观学习南宝文化产业园内:南宝东江流域古陶瓷博物馆“微信+二维码”科普导览做法。

 



        会议主要内容:

  主持人:黄雪玲(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一)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叶慧莲通报区科协2023年工作情况并提出2024年工作计划;

  (二),经验介绍:

  为进一步提升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信息服务水平,区科协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式,在我区的科普教育基地推行“微信+二维码”科普导览。在本次经验交流活动中,南宝文化产业园南宝东江流域古陶瓷博物馆金汉泽副馆长、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乐宝营儿童健康管理中心,3个试点单位分别介绍了推行“微信+二维码”科普导览工作经验,与会的科普教育基地代表就如何推广“微信+二维码”导览进行交流探讨。并对我区科普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三),区科协党组书记  林小刚讲话

  我们在这里开展2024年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活动。这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普工作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贯彻广东省科普条例、纲要实施方案,推动惠阳科普工作创新发展的一项举措。

科普教育基地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推进科普工作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区共有科普教育基地22个,其中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0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5个。各科普教育基地自创建以来,结合当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科普工作的要求,根据各自场馆特点,围绕各级科协不同时期的活动主题,守正创新、奋发作为,积极配合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影响力大,群众受益广,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作出了贡献。

提几点要求,请大家贯彻落实。

一要强化政治引领,凝聚奋进力量。

二要注重科普品牌建设,丰富基层科普资源供给。科普教育基地要依托自身科普资源,挖掘当地的资源禀赋,明确基地建设的功能定位,拥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内容,因地制宜打造科普产品、活动品牌。“科普+旅游”是一种集科学知识普及传播和旅游为一体的、全新的旅游方式,其目的以旅游活动为载体,使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学习和了解科学知识,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在旅游产品中增加科普教育含量。

三要突出重点,不断提升科普基地建设水平。要重点抓好科普基地“建”、“联”、“动”,夯实基地“内外功”。加强管理,推动科普基地持续健康发展。

要加强多方协同联动,积极对接所在地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等开展联合科普行动,拉长科普活动链条,提升活动成效;各科普教育基地之间要不断加强交流形成有益互动,适时开展联合行动,相互学习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优秀经验。

四要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促进科普“接地气”贴人心。

要鼓励和支持广大科技、科普工作者从线下走到线上,到群众喜欢的新媒体平台开展科普工作,打造科教娱乐一体、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产品,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科普需求。我们在科普教育基地推行“微信+二维码”的科普导览提升基地科普信息服务水平,将有效提升我区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传播能力与创新能力。各科普教育基地要加强引导,重视正面宣传。充分利用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开展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科普教育基地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最后参会人员现场观摩学习南宝文化产业园科普教育基地“微信+二维码”科普导览经验做法。

 

 

惠阳区南宝东江流域古陶瓷博物馆

2024年3月21日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