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阳区南宝​东江流域古陶瓷博物馆

HUI ZHOU SHI HUI YANG QU NAN BAO D​ONG JIANG LIU YU GU TAO CI BO WU GUAN

华源上手”第30期古陶瓷鉴定技能研修班学习笔记(之八)
来源: | 作者:nbbwgcom | 发布时间: 2022-09-06 | 2682 次浏览 | 分享到:


     “元统贰年”铭文研磨棒。“元统贰年三月”研磨棒的出现,结束了至正时期元青花成熟的结论。这件用青花书写的“元统贰年三月”,青花色泽纯正,文字书写规整,成型工艺熟练,完全可以说明,在元统二年(1334 年),元青花的烧造已经进入了成熟时期。

    照子、窑具、纪年铭文残片。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收藏了一件“头青”的照子,它于2009年分别在首都博物馆73件元青花大聚首展品里、上海博物馆88件元青花大聚首展品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不要小看这只有3.5厘米大小的照子,实实在在算一件元青花的数量,说明了其身份和研究价值的重要。这批照子,是解开元青花在创烧初期,窑工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试验、试烧、反复试验过程的钥匙,这些文字最为准确地指明了窑工们的实验目的和方法及怎样的经历。元青花器物在烧造中,为了节省窑位,一只匣钵里可以多装中小件器物,在烧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塌窑倒钵现象,窑工们不断地总结装烧工艺,解决了一个个烧造难题,这一批照子里的文字记载,客观的说明了一切。

      松竹梅纹象耳瓶 。高19.1厘米。此象耳瓶,盘口,长颈安置对称象耳,腹部瘦长,台足。自上而下依次为口沿外侧饰变体回纹颈上部为蕉叶纹;颈下部为折枝花卉;腹部主题纹饰为“岁寒三友”松竹梅图案;胫足处饰卷草纹。此器物规格较小,主题纹饰松竹梅是传统纹饰,青花色泽比较淡雅,就其规整程度而言,无论规格大小还是成型工艺与英国戴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所藏“至正十一年”铭文器物是一致的,从造型工艺和青花色泽以及纹饰方面判断,应早于元至正年间。

      道教全真七子人物纹大罐。 高30.2厘米。直口,短颈,圆肩,腹部以下渐收,足端微外撇,矮圈足较宽。通体青花装饰,繁而不乱。自上而下共五层纹饰:口沿外侧饰卷草纹;颈肩部饰缠枝莲花卉与开口石榴和桑仁纹;肩部饰卷草纹腹部主题纹饰,分别绘画七个场景,七位人物各享空间,辅以花卉,以金莲花最为显眼。

根据道教服饰、七位人物及时代背景,应属道教全真七子:丹阳抱一无为真人马钰、长真云水蕴德真人谭处端、长生辅化明德真人刘处玄、长春演道主教真人丘处机、玉阳体玄广度真人王处一、广宁通玄太古真人郝大通、清静渊真顺德真人孙不二。

底部饰变形仰莲纹,每层纹饰之间均以两道弦纹间隔。整器造型端庄,外形线条流畅。罐体由分段印坯粘接而成。胎体厚重,胎质细腻、坚致。罐体内外施釉,底部无釉,可见釉斑、“火石红”。釉面光润,开细碎纹片。

罐上出现挺拔屹立的金莲花,于每年七月在金莲川盛开,花期二十多天。元朝的第一座都城“元上都”就坐落在这金色的草原上,在当时,元上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之一,元世祖忽必烈以及元朝其他五位皇帝在此登基。那么,这种花出现在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罐之上,是景德镇的画师来到草原金莲川采风还是元上都的画匠去了景德镇我们不得而知,可这金莲花朵出现在青花罐上那是千真万确啊!

      道教全真北五祖人物纹大罐。高30.3厘米 。此罐,与道教全真七子人物纹大罐是配套烧造,无论是器型工艺,还是纹饰层次都非常相似,只是主题纹饰分别绘画出五个场景,五位人物各享空间,辅以花卉。

根据道教服饰、五位人物以及时代背景,应属道教全真北五祖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和辅极帝君王重阳。所不同的是底部饰十三个变形仰莲纹,比全真七子纹罐多了一瓣纹饰。由此可见,这种仰莲纹的数量,没有统一的要求。这样的装饰题材出现于元青花器物之上,既是蒙古民族游牧北方与全真道兴于北方地域文化的契合,也是全真道兴盛、发展的艺术表现。

      青花留白甪端花卉纹大盘 。口径47.5厘米。菱口,折沿,弧腹,圈足。器内通体青花装饰,繁而不乱。折沿上面饰海水波浪纹器内腹部饰缠枝莲纹中心构图为青花留白甪端图案,辅以缠枝莲纹主要纹饰之间均以两道弦纹间隔。器物内外施釉,底部露涩胎。釉面光润,釉色微泛青。青花发色浓艳,色料聚集处可见铁锈斑。

甪端和麒麟是我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动物,流行于官场和民间的一对兄弟。在官方,它们象征光明正大、秉公执法;在民间,它们象征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枢府折腰铭文碗 。直径12厘米。枢府釉折腰碗,采用模印工艺成型,底足露胎,碗内底部有模印花卉组合,壁部缠枝花卉中带有“枢府”字样,模印清晰釉色温润,外壁使用釉下青花均匀书写“饶州路总管府”字样,青花色彩稳定,书写文字规整,残缺。

      “饶州路总管府公置”铭文盘 。直径30.2厘米。盘形周正,施典型的卵白釉(枢府),盘内采用剔刻工艺绘出一组盛开牡丹花卉,叶面辅以篦划纹,纹饰布局合理,刀工犀利流畅。盘外沿采用釉下青花书写汉字,从左至右共十四字排列书写“饶州路总管府公置□吏不许借用”,其中第九字缺失,推测为一“官”字。这也客观地说明了在当时,官府间以借、拿公置用具的名义贪污腐败之风屡禁不止。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元”,并于1278年颁布命令在饶州路辖属浮梁设“浮梁磁局”,在总管府管理下为官府烧造瓷器,此盘制式和青花文字明确印证国家管理机构制瓷的官窑地位。


      卵白釉模印划刻青花“饶州路总管府公置”铭文碗 。碗口直径17.8厘米 。卵白釉滋润靓丽,碗里边采用模印工艺有两只展翅高飞的芦雁纹饰,碗外边纹饰则采用划刻工艺,在碗上部一圈卷草水波纹,下部一圈变形仰莲纹,中部使用淡淡的青花拉开均匀的距离书写“饶州路总管□□置”,依据“饶州路总管府公置”铭文盘判断这两个缺字应该是“府”和“公”。

      青花釉里红莲纹碗。 残径16.8厘米。此器内底部主题纹饰为青花釉里红莲纹图案,釉面清亮。青花发色较浓艳,釉里红发色较纯正。青花和釉里红这两个品种在一起烧实属不易。

      《西游记》人物纹炉。口径31厘米,高23.5厘米。筒式炉体,无耳无足,直腹折收,圈足。通体青花装饰,纹饰排列井然有序。腹部主题纹饰为西游记人物,辅以花卉。使用画药纯正,青花发色浓艳,画药聚集处可见深色斑点。此炉,胎质细腻坚致,青花发色纯正,构图设计与绘画技艺高超,虽然残损,但是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戒、白龙马等形象均活灵活现。其中唐僧身披袈裟、手持禅杖走在第一位;手持金箍棒的非孙悟空莫属,但未见我们熟悉的紧箍咒,而是头蓄短发、锦衣华服、足蹬高靴的形象;沙僧依然是任劳任怨地挑着担子;猪八戒一反常态得扛着一把扫帚,左手牵着一匹白龙马,大步流星地追赶;马背上的经包光芒四射,刻意渲染取得真经的神圣。这是唐僧师徒取经回到唐朝的场景。在唐僧面前,还显示有人带着大象等队伍迎接他们归来的宏大场面,是一件直接反映佛教题材的艺术精品。此器虽残尤珍!

     南海出水第一龙

      从文字的色彩和斑点特征来判断应该属于青花钴料,只是文字部分有串烟现象,但这一组文字完全可以读出来“孔林、大成殿永□、供养元、至治壬戌年造”。在“永”字的下边丢失了一小块,刚好缺了一个字;在香炉后面的右侧还有很多字,更是残缺不能成行解读。在元青花器物上发现的所有年号文字,都是窑工们在不经意的情况下留下的,或者是按照订货人的要求书写在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

我们发现了至正时期的款式比较多,说明了在至正时期,元青花烧造已经非常成熟,那么,元青花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创烧,又是什么时候可以对外订货的呢这些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未完待续!

撰稿:惠州市惠阳区南宝东江流域古陶瓷博物馆馆长:张旋

编审:惠州市惠阳区南宝东江流域古陶瓷博物馆艺术顾问:吴俊辉

2022年9月6日








热点资讯